??? 近日,中共中央下發(fā)《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級黨報精心組織新聞宣傳,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理論文章。為響應中央號召,并認真落實王勝俊院長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盡快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理論研究成果的重要指示,本版于今日開設“學習十八大精神 助推司法工作科學發(fā)展”專欄。專欄擬邀請國內(nèi)知名法學家,分別以加強司法公信建設、推進公正司法、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公開制度、強化司法基本保障等十八大若干司法關鍵詞為切入點,展開理論上的闡釋和論證,以期形成突破性研究成果,迅速在法院系統(tǒng)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熱潮,用十八大精神切實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 黨的十八大報告有兩處談到了司法公信:第一處是報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將其作為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尤其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nèi)容,屬于政治建設領域;第二處是報告第六部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將其作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內(nèi)容,屬于文化建設領域。在十八大首次提出“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時,司法公信與其中兩大建設緊密相連,充分體現(xiàn)出黨中央對此問題的高度重視,也是第一次將司法公信問題提升到國家建設改革和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層面,進而成為全黨、全國、全民在未來十年重點推動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 從司法職能來認識司法公信
??? 長期以來,我國法治文化缺失的歷史傳統(tǒng)和司法實踐中的矛盾,尤其是在實踐中多表現(xiàn)為司法不公的現(xiàn)狀,導致人們有意或無意地更樂于談論司法的價值,而很少關注司法的職能,進而導致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司法職能的研究不夠,認識不足。司法價值與司法職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司法價值的實現(xiàn)并不必然意味著司法職能的完成。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司法公信的論述和全新要求,推動著法律界、法學界要對司法基本職能進行重新思考。
??? 眾所周知,法律的價值決定著司法的價值,并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進步。在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下,法律體現(xiàn)出的基本價值各不相同,但是法律實現(xiàn)這些基本價值的手段卻是相同的——即通過法律的行為規(guī)范作用和社會整合作用。司法的基本職能是推進法律有效實施,通過有效的糾紛解決與社會控制,來實現(xiàn)法律的行為規(guī)范作用和社會整合作用。所以,雖然司法的價值就當代而言在于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但司法的職能一直以來則專注于維護社會秩序。
??? 實現(xiàn)司法定分止爭、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有賴于民眾對司法的信任和對司法裁判的遵從,有賴于司法公信的建立,有賴于司法權威的樹立。有專家指出:“對社會控制來說,尤其對現(xiàn)代文明條件下的社會控制來說,大概沒有什么比造就一個法律權威更加有效和更經(jīng)濟了。因為一個社會一旦樹立起權威,那就意味著人們的行為不需太多的社會壓力,就會取向于理性的社會合作,在一定意義上說,現(xiàn)代社會控制的核心問題就是營造一個現(xiàn)實的法律權威。而司法對社會的控制總體上來說也是通過確立法律權威來起作用的?!比绻痉ㄈ狈帕蜋嗤?,就不能實現(xiàn)其推進法律實施、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責與功能,就不能維護國家法制的統(tǒng)一、尊嚴和權威。司法公信與司法權威維持社會秩序的作用的最好例證,就是2000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計票爭議,面對足以引發(fā)社會割裂的族群沖突,美國最高法院最后一錘定音,迅速平息了巨大的社會爭議。
??? 按照馬克斯?韋伯的觀點,權威的獲得途徑主要有三種,即基于傳統(tǒng)的權威、基于個人魅力的權威以及基于理性的權威。司法權威就是基于理性的權威,是一種構建在制度基礎上,并通過制度而獲得的公信力。一般認為,這種司法公信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國家司法機關通過其職權活動在整個社會中建立的公共信用;二是社會公眾普遍地對司法主體、司法行為、司法過程、司法結果、司法制度等所具有的心理信任和心理認同,并對司法結果自覺尊重、遵從的一種社會狀態(tài)和社會現(xiàn)象。司法公信與司法權威是一個事物的兩種發(fā)展層次,只有量的不同,沒有質的區(qū)別,司法公信是司法權威的基礎,司法權威是司法公信的自然結果。
???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司法》中曾言:“一次不公正的審判比多次不當?shù)呐e動為禍尤烈,因為后者不過弄臟了水流,而前者敗壞了水源?!彼痉ü粌H是實現(xiàn)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陣地,更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一般認為,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兩個方面。但這兩個方面的評價標準都有無法解決的局限性,容易讓民眾對其產(chǎn)生不信任感。
??? 實體公正是結果的公正,其評判標準具有不確定性。首先,司法公正作為一種理念,必然受到人們認知水平的制約,人們的認知水平又受制于社會物質存在的發(fā)展水平。尤其是我國社會處在高速發(fā)展階段,公正的評價標準變化很快。例如,1987年國務院頒布《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人們覺得“投機倒把”是犯罪行為,1997年修改刑法時就取消了投機倒把罪,認為對“投機倒把”行為定罪是有失公允的,這就是實體公正理念的時代性。其次,公正是概括一類事物屬性的抽象性概念,法律公正是一個抽象的法律模式的構建要素,要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審判活動中,變成可感知的司法結果,并非易事。最后,司法活動和司法結果的評判標準具有社會性。一個案件,涉及復雜的利益因素,面對著多重評判標準——當事人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審判結果是否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社會公眾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審判結果是否符合道德評價;專家學者的評判標準主要是看審判程序和審判結果是否符合學理分析;政府領導的評判標準主要是看審判結果是否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以上就是實體公正理念的相對性。
??? 程序公正是過程的公正,其評判標準具有自相矛盾性。司法程序是否公正,僅從其本身看,很難作出判斷,需要借助于根據(jù)程序導出的司法結果,去反證程序是否公正。審判機關為了實現(xiàn)司法公正,在訴訟過程中作出判決,并非依據(jù)當事人各方所感知的客觀事實,而是根據(jù)程序性的證據(jù)規(guī)則模擬出來的案件事實。但是,這種模擬事實能否與客觀事實相一致,受制于證據(jù)規(guī)則所設定的舉證責任分配和當事人舉證能力大小等因素,這就可能會出現(xiàn)客觀事實認定不準確的情況。上述情況正鮮明地揭示了程序公正理念評判標準的自相矛盾性——程序公正是為了正確選擇和適用法律,但正是程序設計公正、嚴格遵守程序導致存在實體不公的可能性,而程序是否公正反過來又需要實體結果來驗證。此自相矛盾性的著名現(xiàn)實案例之一,就是美國的辛普森殺妻案。此案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引發(fā)了民眾對美國司法制度的抨擊和嘲弄。
??? 司法公正的局限性影響著司法平息糾紛、維護社會秩序職能的實現(xiàn),這就需要司法權威,需要司法不可抗拒、不可侵犯的尊嚴和神圣,需要民眾對司法的內(nèi)心信服和自覺遵從。我們必須深知:司法公正的單一完善并不必然會產(chǎn)生司法權威,司法權威不是司法公正的副產(chǎn)品,而是具有獨立的存在價值。
??? 在司法活動中,分別與司法的價值和司法的職能相對應的就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司法既要實現(xiàn)其價值,又要完成其職能,所以,司法活動既需要司法公正,又需要司法權威,這是司法的性質、特點和職能所決定的。在司法實踐中,二者也是相輔相成的,共同實現(xiàn)著社會公正,共同支撐著社會穩(wěn)定。
??? 從司法實踐來認識司法公信
??? 在近年的司法實踐中,我們在“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最高理念”的指導下,一直偏重于司法公正方面的建設。無論是以司法獨立為主要內(nèi)容的司法體制改革,還是以司法公開為主要內(nèi)容的司法監(jiān)督制度構建,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均在于司法公正。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對樹立司法權威的制度和體制建設重視不夠,尤其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我國依法治國戰(zhàn)略進入了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文化的新階段,司法權威缺失的問題已成為司法實踐的主要問題之一,這就需要我們調整視角,在司法權威建設方面更加有所作為,解決司法權威建設存在的諸多體制性障礙。
??? 首先,權力監(jiān)督與司法權威之間的關系沒有平衡好。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之所以再次強調,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完全做到?!八痉ú块T既無軍權,又無財權,不能支配社會的力量與財富,不能采取任何主動行動。故正確斷言:司法部門既無強制,又無意志,而只有判斷?!薄八痉ú块T絕對無從成功地反對其他兩個部門;故應要求使它能以自保,免受其他兩方面的侵犯。”第一,雖然加強黨對司法機關和司法事業(yè)在思想、組織、政治上的領導是必須堅持的方向,但是政法委對司法機關的工作指導、紀委對司法機關的紀律監(jiān)督還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能夠讓司法機關依法在審判業(yè)務上保持獨立性、權威性。第二,憲法雖然規(guī)定了立法權對司法權的監(jiān)督,但是沒有明確人大監(jiān)督司法工作的機構、方式、程序、效力等問題,既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容易造成人大代表對具體案件的干涉。第三,行政權一方面在“地方保護主義”的驅動下,通過其控制的人事權、財政權,難免不對法院依法獨立審判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司法審判的終局性本來是司法權威的重要來源,而涉法涉訟信訪系統(tǒng)的存在,信訪終結制的存在,否定了司法判決的終局性和既判力,嚴重沖擊了法律的權威和法院的權威。
??? 其次,社會監(jiān)督與司法權威之間的關系缺少規(guī)范。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司法公開制度”,“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司法公開是司法民主的基本內(nèi)容,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是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形式。社會監(jiān)督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傳達民眾意愿,監(jiān)督司法權力的運行,也可能受到不同利益主體及其價值取向的影響,左右司法審判。當前較為緊迫的現(xiàn)實問題:一是政協(xié)等人民團體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參與者,其對司法權的民主監(jiān)督并沒有納入法制軌道,既不能做到依法監(jiān)督,也有可能造成其對具體案件的干涉。二是尚未建立完善的輿論媒體等對司法權的社會監(jiān)督制度,一方面,媒體輿論對司法權的監(jiān)督力度還不夠,對司法權的社會監(jiān)督可以說還處在發(fā)展初期;另一方面,媒體輿論對司法權的監(jiān)督在個別情況下存在“輿論審判”現(xiàn)象,損害了司法的公正性、獨立性和中立性。雖然2009年《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在修訂時明確提出“維護司法尊嚴,依法做好案件報道,不干預依法進行的司法審判活動,在法庭判決前不做定性、定罪的報道和評論?!弊罡呷嗣穹ㄔ阂渤雠_了《關于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若干規(guī)定》。但是,如何規(guī)范媒體對司法權的監(jiān)督,既發(fā)揮媒體的監(jiān)督作用,又保障司法權威,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 第三,司法機關自身建設與司法權威之間還存在一些差距。一是上下級法院及法院內(nèi)部審判組織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下級法院、法院內(nèi)部合議庭的權威沒有得到保障。上下級法院之間是通過訴訟程序來實現(xiàn)的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的關系,上級法院在實踐中存在“上下通氣”、“二審給一審定調子”等做法,上下級法院之間還存在請示制度,法院系統(tǒng)存在行政化傾向,下級法院缺乏審判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司法獨立的核心是審判權依法獨立行使,在審判組織上,合議庭審判權的依法獨立行使與審判委員會的審理范圍之間還存在一些沖突,合議庭的權威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法官隊伍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不夠,法官的素質有待提高。法官素質對司法權威具有最直接的影響,法官徇私枉法是對司法權威的最大戕害?!胺墒且婚T藝術,它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在未達到這一水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從事案件的審判?!狈ü偈欠ㄔ哼\行體制的最核心部分,是公正司法的最關鍵因素,法官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三是法院執(zhí)行難題影響著司法權威的樹立。司法權威的缺失導致了執(zhí)行難問題,執(zhí)行難問題反過來又損害了司法權威,這是司法實踐中的一個惡性循環(huán)。
???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傳遞出的強烈人本理念。實現(xiàn)這一奮斗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加強司法公信,樹立司法權威,這也是建立法治權威的主要途徑,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nèi)容與主要標志。每一個法律工作者、法學教育者,都要從中獲取理念力量和精神動力,在今后的研究、實踐中,從司法職能的獨立存在價值上來認識司法權威,從司法權威與司法公正的辯證關系上來認識司法權威,從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困難上來認識司法權威,從而更加有力地加強司法公信建設,樹立司法權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新跨越奉獻我們的智慧與力量。
??? 黃進,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科委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